1930s MODEL 的 506xx (一代)
1940s MODEL 的 506xx (一代)
1951s MODEL 的 507xx (二代)
↑從左到右分別就是1930s→1940s→1951s,外觀最主要差異就是1951s二代夾克多了一個胸前口袋。

↑鈕扣都是五顆,但前胸水平裁片縫線位置則是稍有不同,1951s二代夾克往下降了一些。

↑領口形狀稍有不同,不過這樣看不太出來。
↑1930s的一代夾克,領片大小明顯比較大,而在照片下半部的裁片形狀,一代與二代稍有不同。

↑二代夾克的鈕扣上白色部分是抗鏽塗層。
↑胸前水平縫線大同小異。
↑胸前打折部分的固定縫線,明顯大小是1930s最小。
↑在左前胸的口袋,僅有1930s的版本沒有小紅旗。
↑一代及二代口袋翻蓋內襯材質不相同。

↑形狀部分1930s為偏圓弧形狀。

↑小紅旗的背面,1940s背面無印字,1951s背面有印字,且是跟正面upside down!

↑外露式鉚釘則是在1951s二代夾克取消了。

↑跟主扣一樣的口袋扣。

↑鈕扣皆為鐵質,但1951s除了前面提到表面有抗鏽塗層外,鉚釘及鈕扣身有銅塗層。

↑領標的部分大致相同,僅在型號上有區別。

↑右半身內部。

↑左半身內部
↑1951s的鈕扣鉚釘背面同樣有銅塗層。
↑不知道為什麼1930s的布料比較深色,除了1930s是買二手的外,其它兩件是新的。

↑布邊的顏色有一點差異,且在胸前水平裁片縫線部分,1940s及1951s布邊頂對齊位置與1930s不太相同。

↑下擺內部基本上相同。

↑扣眼部分,1951s的線採用黑色的。

↑這個是後面會看到調節環內部的補強。
↑這是口袋內部的縫線,鉚釘僅有二代沒有。

↑縫線的部分一直有在更動,最後1951s二代夾克的縫線是掀蓋與口袋周圍分開的,我想這樣有助於拿取物品。

↑取消鉚釘後,採用黑色棒狀補強方式。

↑下擺的縫線,1951s二代的粗縫線顏色有所不同。
↑背面部分。

↑衣領上方領標縫線。
↑可以看到1930s及1940s一代有背後調節環,1951s二代則是在腰部有調節鈕扣。

↑1930s的一代夾克背後調節環的鐵具有黑色塗層。

↑在調節環的三角形狀縫線,也不太一樣。

↑1951s的二代夾克,則是腰部鈕扣式的調節。

↑袖口部分,光看這張可能有點難看出差異。
↑這張可以比較明顯看出,1951s的二代夾克,鈕扣及鈕扣孔,跟一代是相反的。

↑實穿部分,從左到右分別就是1930s一代→1940s一代→1951s二代。
心得感想:
- 我問過為什麼Freewheelers不出三代夾克,得到的答案是因為三代是屬於比較現代的款式,Freewheelers是比較追求老款的廠商,但未來說不定會出。
- 三件其實在穿著感上差不多,但在細節上的差異可能長時間交替穿著三件才能體會的出來。
- 有位朋友跟我說過「享受不同細節就是在品味復古風味」,我想最近是真的有一點這種感覺了[XD]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